苏子涵同学的开普敦探索之旅

开普敦项目

得益于中国南开大学与IES Abroad和SAF的合作,中国南开大学的学生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学术和文化沉浸式定制项目。学生们在南非的海滨城市开普敦,花了一周时间调查中国和非洲之间不断变化的联系。
SAF全球校园大使苏子涵同学也参加了这次为期7天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并热情地完成了该计划。下面是他们的详细回顾,以及这次旅行中一些难忘的亮点。

课程活动大致内容

一共有4个课程:
1.Orientation:介绍南非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行程、项目的规定、南非的景点与美食推荐。
2. The African Economy:介绍南非的经济概况,包含宏观经济表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主要贸易伙伴、金融市场、社会经济挑战等。
3. China-Africa Cooperation:介绍中国和南非的企业合作,包含签订政策、贸易往来。其中特别提到了几家在南非很有名的中国公司:海信集团、奇瑞汽车、传音手机。
4. History & Culture of South Africa:介绍南非的历史和文化。讲述了南非发展的历史沿革:包括早期文明时期、殖民经历、种族隔离时期、民主转型与现代南非时期;讲述了南非多样的文明:包括宗教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艺术与手工艺、音乐与舞蹈、文学与口头传统等。
 

课程收获

SAF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南非的认知。在此之前,我们对南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课本和网络上,那些有限的信息不仅不够全面,而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地专家主讲的讲座,探讨了南非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机遇。这些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系,也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对于全球视野下不同文化的思考,使我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多元的世界观。
 
这些课程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理解,也为我们的学术和个人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国际政治专业的同学表示,这些课程为她研究非洲政治体制提供了更多的切入角度,这可能成为她未来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汉语言文化的同学提到,这次经历让她重新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播汉语文化,她了解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需求和挑战,这将有助于他在未来的教学或文化传播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我,此次访问让我对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亲眼目睹南非的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使我对全球经济格局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种实地体验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住宿

我们住在开普敦的Protea Sea Point Hotel。这里距离大海只有一百多米,从旅店的窗户往外看能够看到大海。环境安静优美,附近的治安也很好。我们两个人住一个房间,房间的设施真的很不错,比预期的更好,床很舒服,浴室设施也很好,酒店工作人员的服务很热情和贴心。总的来说,住宿体验非常棒。

餐饮

Nankai Uni Study Tour Cape Town

 

早餐和两顿晚餐由酒店提供,酒店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自助餐。比如早餐,我们有水果、酸奶碗、吐司、纸杯蛋糕、现做的煎蛋饼、培根、香肠、炸鱼、鸡肉、果汁、现磨咖啡、茶等多种选择。晚餐,有烤羊肉、烤鸡腿和鸡胸脯、炸鱼、浓汤等多种选择。
 
两顿午餐由机构IES提供。分别是千层面和很有特色的沙拉土豆。
 
除此之外,我们在当地的一些餐馆也体验到了正宗的南非风味。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无论是口味还是呈现方式,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前往南非当地一家名为Gold的餐厅用餐的经历。这家餐厅提供地道的南非传统美食,如鸵鸟肉沙拉和鹿肉馅饼等独特菜肴。此次外,餐厅内的表演者们展示了打非洲鼓、跳传统舞蹈以及演唱民谣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南非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魅力。
 

购物

由于安全考虑,我们不能自由地逛街购物,而是在老师的陪同下集中采购。即便如此,购物经历依然令人愉快。我们在开普敦的当地超市进行了一次购物体验,挑选了一些心仪的零食和特产。此外,还在开普半岛以及机场的纪念品商店选购了特色商品。这些地方的商品不仅价格公道,而且做工精致。

交通

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所有出行都由统一包车安排。司机们总是准时到达,态度友好,驾驶平稳安全,给我们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在空余时间里,我们还与司机们愉快地聊天,交流了许多关于南非和中国之间的有趣故事和见解。

和项目中的同学及老师交往情况

我们一行15位南开大学的同学一同前往南非,我们早在项目选拔阶段就已相识,并在线上交流频繁,第一次线下相聚大家便一见如故。同学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访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能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独特见解并展开深入讨论。例如,一位世界史专业的同学和一位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同学被分到了同一酒店房间,他们常常聊到深夜,探讨不同学科看待问题的独特方式。我和我房间的舍友都是金融学专业的,我们则喜欢用金融和经济的视角来聊东西。这段经历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带队老师郑老师来自南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个人,确保我们的安全与舒适,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需要(如集体去超市购物),带动大家的情绪。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他。
 
当地IES机构的老师David、Jody、Devonne、Ashleigh、Chelsea同样用心良苦。我们在之前的线上会议中就已经认识了他们,他们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细节,甚至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准备甜点和餐食,令我们倍感温暖。我们与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这为我们的访学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外,项目邀请的讲座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时间有限,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谈都很有趣和充满启发性。
 

通过这次项目最大的收获

Nankai Uni Study Tour Cape Town

 

最大的收获在于获得了一种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了南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这种深入的理解让我能够在讨论国际问题时更加自信和有见地,并且学会了如何从多元的角度看待问题。此外,我更加掌握了在陌生环境中快速适应并有效沟通的能力,这对于今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环境下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 

印象最深的实在开普敦市中心第六街区District Six Museum博物馆参观和听讲解。 第六区曾是一个充满活力、多种族共存的社区,但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种族隔离政策下,这片区域被宣布为“白人区”,非白人居民被迫搬迁。 这个博物馆和我之前见到的任何博物馆都不一样。它有着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里面的展品很多都是当地人的个人物品、个人故事、个人的寄语与刺绣、个人家庭的照片。博物馆用照片、口述历史、艺术品和其他展品展示了第六区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它被摧毁的过程。 博物馆放着一把长椅,上面写着“Europeans Only. Slegs Blankes(Afrikaans,直译为英语是Whites only)”在种族隔离政策实施期间(1948年至1994年),南非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和法律,旨在维持白人少数群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控制,并强制推行种族分离。当时在公共场所如公园、海滩、公共厕所等地方,经常会看到写着“Slegs blankes”的标识,意味着这些设施仅供白人使用,而其他种族的人则被禁止进入或使用。这种明显的种族歧视政策是种族隔离制度的一部分,直到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后才正式结束。 我们的向导是一位马来人(属于有色人种,即“Coloured”),他带着深厚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这段沉重的历史。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当局对人种的划分往往基于主观标准,如肤色的深浅、头发的旋涡和卷度等外貌特征。家庭成员可能因为细微的外貌差异被划分为不同的种族群体,进而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在讲解过程中,向导的表情充满了痛苦和不甘,这种情绪深刻地传达了这段历史对亲历者而言是多么的沉重和悲痛。

申请方法

特别感谢SAF在整个项目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巨大帮助和支持。以下是具体感谢:
Crystal黄晶晶老师:从2024年5月项目启动起,Crystal老师就负责与我们联络,发放来自SAF和学校的通知,并指导我们办理护照、签证、选择机票及填写网络系统等各项事宜。尽管我们的项目因暑期签证问题而有所延迟,Crystal老师始终耐心且亲切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即使在周末和深夜也能及时回复微信咨询。她的细心和专业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
 
Kathy李佳康老师:在两次行前会议中,李老师辛勤组织并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出发前,她特意来到北京首都机场,为我们准备了必要的打印文件和机上用品如眼罩等。这一贴心举动令我们深感感激。
 
除了这两位老师,SAF的其他众多工作人员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SAF的支持,我们才能顺利完成这次访学之旅。感谢SAF!


 

SAF全球校园大使